导读: 走在西藏街头,支着太阳能热水灶烧开水的人家随处可见;街道两旁,造型美观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尼洋河上,小型水电站一座连着一座,水流飞泄而下……这些,在西藏已成为一道风景,聪明的人们正依靠着大自然的能量,改变着他们日新月异的生活。
走在西藏街头,支着太阳能热水灶烧开水的人家随处可见;街道两旁,造型美观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尼洋河上,小型水电站一座连着一座,水流飞泄而下……这些,在西藏已成为一道风景,聪明的人们正依靠着大自然的能量,改变着他们日新月异的生活。
“自从有了太阳能路灯,乡里的黑夜如同白天一样亮,夜晚出行十分方便!”山南地区乃东县的 “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乡亲们为村子里的笔直的柏油路和太阳能路灯高兴。
山南军区的大院里,一排排太阳能路灯也格外引人。据介绍,每个路灯要投入上万元,前期投入大一些,但却极其方便,可节约大量的电能。
在拉萨做导游的索朗一家5口人,住在日喀则地区的一栋小院,家里住上了3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让全家人天天洗上热水澡。索朗说,太阳能热水灶还是为了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免费送了一台。
在去往林芝的沿途中,一路沿着尼洋河行驶,听着湍急的流水,座座水电站揽坝而建;矗立在山上的电线杆密密麻麻,擎起的电线沿山边公路无限延伸,天色渐晚,远处县城或村落都亮起了电灯。
西藏太阳能资源居中国首位 约占13%
新能源在西藏无处不在。据了解,西藏太阳能资源居中国首位,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
据了解,西藏太阳能研究、开发、利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目前西藏高网型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已达到9兆瓦,约占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13%,将成为中国太阳能发电量最大省区。据粗略统计,西藏全区对太阳能的推广使用,目前年折合标准煤13万吨。
念青唐古拉山下,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海拔4300米。这里不仅有绵延的雪山、广阔的草地和凛冽的寒风,还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2010年,西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一座新型的地热发电项目在羊八井镇开工建设,加上已投产30多年的羊八井地热电站,这个高原小镇正成为西藏甚至全中国“上天入地”的新能源示范地区。
西藏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神秘的雪域高原终于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
旧西藏能源严重匮乏,仅有的一座125千瓦、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断续发电的小电站也在使用几年后停运。1951年和平解放时,西藏全区发电能力为零。
1956年6月29日,日喀则市火力发电厂举行落成典礼并开始送电。 10月1日,由国务院和国家水电部帮助建设的拉萨水电厂建成并开始送电。
1958年 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拉萨郊区建设纳金水力发电站,并由水电部派来了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筹建工作。 10月1日,发电量约6000千瓦的纳金水电站动工兴建。1960年 4月20日,纳金水电站建成发电。
之后,直孔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先后建成发电,藏木水电站、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西藏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即将结束,林芝电网与藏中电网成功联网,农网三期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主电网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西藏不断加大能源体系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西藏各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通电,行政村通电率达60%。工程总投资84.43亿元的藏木水电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水电站建设项目。世界上最高海拔地区建设的输变电线路最长的总投资62.52亿元的青藏交直流联网自开工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冻土地段基础施工任务,建设后将彻底缓解西藏的缺电局面。
60年来,西藏电力发展迅速,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截至2010年底,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用电人口近238万人,占总人口的82%。
与和平解放前相比,西藏从仅有一座供少数上层统治者享受的小水电站,发展到现在82%人口用上电,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简直是天壤之别。
多能互补西藏能源生产供给体系初步形成
记者在日喀则、山南、林芝、采访发现时不难发现,西藏除了小水电业相当发达之外,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如今,西藏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太阳灶、风能、地热、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逐步走进百姓生活,用最环保的方式,服务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藏异常重视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口密集区域人类生存环境。为保证大气环境质量,西藏在城镇中积极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逐步淘汰柴草、牛粪、燃煤、燃油等居民生活燃料,大力提高民用燃料气化率。近年来,拉萨市、日喀则市石油液化气用户已发展至4.46万户,用气普及率达83%。
近年来,西藏把工作重点面向“三农”,积极开展农村小水电站建设。通过一系列中、小水电开发项目建设,使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随之带动了一批靠电能开展多种经营致富的农村富裕户。
林芝水利局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2.05亿元,用于小水电建设、线路延伸局域网建设及农村小水电维修等工程,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355千瓦, 解决和改善1.41万人用电问题,使乡镇通电率由“十五”期间的88%提高到98%;建制村通电率由“十五”期间的68%提高到80%。
边巴罗杰是日喀则亚东县康布乡村民。几年前,政府在康布乡修建了一座小水电站,康布电站现仅有5名工作人员,却承担着康布乡211户近3000人的用电。
康布电站给边巴罗杰和身边的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变化。“现在不用再像过去一样一到晚上就点着酥油灯,我们用上了许多城里人用的家用电器。生活越过越红火了!” 边巴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