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国内资讯 >

光伏产业探索出路 模式创新PK技术为王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5 20:24:54 

  面对“内忧外患”的多重掣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全行业都在苦寻走出困境之道。即将到来的2013年,这也仍然会是全行业的重要命题。

  一方面,龙头企业以资金和市场优势规避欧美等国“双反”的不利影响,到海外市场找代工,抑或直接去欧美投资设厂。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呈现“分布式”扩容之势,更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往下游延伸,通过开发光伏电站(BT项目)来拉动产品订单销售,同时通过电站销售增厚企业利润,以商业模式创新来寻求脱困。

  据中银国际统计,A股市场上的光伏制造企业几乎都有涉猎下游光伏电站业务,且基本上将BT盈利模式作为首选。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公司2011年才开始进入下游光伏电站业务,而航天机电进入相对较早,2008年就有部分示范性项目投入建设。目前已经将建成光伏电站销售出去的上市公司有综艺股份、东方日升、中利科技、海润光伏、向日葵,其中已经确认收入的上市公司为综艺股份、东方日升。

  中银国际分析师表示,就BT盈利模式而言,企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解决自身资金问题后,如果企业有一定的渠道,能够优先获得电站开发权,再利用银行贷款杠杆,公司就可以进入BT盈利模式。目前,该种盈利模式下,净利润率高达8%-10%左右,明显高于传统光伏制造业务。

  不过,面对目前千军万马投建光伏电站的风潮,仍有企业坚定着苦守技术为王之道,谋求以技术创新来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独善其身。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居全球第二位的光伏设备厂商德国Centrotherm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在手的订单金额达到5.082亿欧元。其公司高管表示,之所以能吸引大量订单,是靠其前瞻性技术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公司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已达20%,比目前同类晶硅电池转换率至少高出5到6个百分点。

  在国内,也不乏这样的坚定者。亚洲多晶硅老大保利协鑫的订单量目前也排到了2020年。其因技术进步而推动的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最近,保变天威旗下天威新能源开发出新一代晶硅电池片,其转化效率较同类产品提高2%以上,多晶组件效率达16.7%。该公司人士介绍,尽管目前市场大环境不佳,但出于对技术优势的信心,公司仍将该产品的产能规划做到150MW。

  内忧外患下,是靠模式创新还是技术为王来寻求突围?这成为当前摆在历经寒暑的光伏业界的现实问题。

  中银国际分析师为,目前国内众多光伏制造业企业纷纷投建电站背后的现实驱动因素大于经济驱动因素。而从长远来看,电站BT模式带来的经济效应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该分析师进一步解释,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参与其中,必将加速销售电站价格的下降,且企业的期间费用同比将大幅上涨,最终拖累该种盈利模式的净利润率水平。这种情况下,很多无法如期实现投资预期的企业不得不被动转为电站运营商,而理想状态下,电站运营7年达到盈亏平衡,众多企业资金无法达到快速回笼,资金链可能面临断裂。

  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制造业企业应该回归技术创新。光伏专家王斯成就表示,根据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未来三年之内太阳能电池晶硅效率要在目前基础上提升20%,光伏的技术潜力仍非常大。

  海通证券分析师也指出,综合考虑铸锭、硅片、电池和组件四个环节的成本叠加,2013年光伏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合理的成本压缩空间,预计组件成本可以做到0.4美元(约合2.4元人民币)/瓦,在目前4元/瓦的基础上下降近一半。而这一切,合理的推动因素是技术研发的升级。

  随着制造业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及未来政策补贴的逐步下调,王斯成认为,光伏行业将彻底告别过去的暴利,转而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这是全行业必须认清楚的现实。” □本报记者 郭力方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亚欧能源网 【投稿QQ:793624614】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