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03 10:19:56
经过梳理,记者发现这三次贸易战的原告方都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公司——SolarWorld。这家企业为何舍近求远、多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调查呢?记者将梳理这三次贸易大战来龙去脉,以期探个究竟。
一、欧盟双反调查:全球最大贸易争端
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影响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事件起因】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新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9月25日,EUProSun向欧盟提起申诉,指控中国的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要求对其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
【涉案产品】
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终裁排除硅片。
【中欧博弈】
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
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商会代表中方业界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价格承诺谈判方案,但欧委会直接回绝了方案。
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率团紧急赴欧,向欧委会就价格承诺问题再次进行磋商。
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内部拟就欧委会对华光伏征税建议案投票表决。最终,有17国反对对华光伏“双反”议案。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时强调,欧盟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
2013年8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已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该方案将于8月6日起实施。协议规定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组件最低售价每瓦0.56欧元,每年配额7GW。
【终裁结果】
2013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光伏反倾销与反补贴案终裁公告,除价格承诺企业外,对我国光伏组件与电池征收47.7%-64.9%不等的双反税。已于8月6日生效的价格承诺继续有效,承诺企业增至121家。
【双反影响】
中国和欧盟就光伏产品争端达成价格协议后,虽然八成企业免征重税,但是我国对欧洲出口占总出口量的比重已从70%下降到不足30%,日本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占比超过20%。
二、美国双反调查:前后两次发难
自2011年以来,美方先后两次发起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虽然美国市场占整个中国光伏业出口比重的10%左右,但欧洲市场遭遇重创,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举足轻重。
1、第一次双反调查
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首次发起“双反”调查。
【事件起因】
2011年10月18日,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
【涉案产品】
具体征税对象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电池板、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
【中美博弈】
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中国光伏产品对美相关产业造成损害,该案正式进入美商务部调查阶段。
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也将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代理应辩事宜。
【终裁结果】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做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
【双反影响】
本次“双反”调查涉及的中国光伏企业多达75家,基本将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光伏企业一网打尽。并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对美欧出口量大较2011年分别下降约30%和45%。
2、第二次双反调查
【事件起因】
此前,美国商务部对华光伏双反只针对中国大陆为原产地的光伏产品,中国大陆企业可从第三方地区进口电池,然后组装成光伏组件。此次双反调查就是弥补这个漏洞。
美国商务部于1月23日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涉案产品】
本次调查的涉案产品为晶体硅光伏电池,不论是否单独、部分或完全组装成为其他产品,涉及了光伏的全产业链。
根据美调查程序,美商务部将于2014年3月28日前后作出补贴初裁,于2014年6月11日前后作出倾销初裁。(廖红兴)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