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本网推荐 >

[中国电力报]科技决定能源未来 科技创造未来能源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6-08-04 12:35:14 

亚欧能源:据中国电力报获悉: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 科技创造未来能源
———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彭维明
中国电力报记者 李建发
        “只有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制高点,成为新一轮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和主导者,才能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占据主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彭维明这样评价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彭维明告诉记者,科技创新之于能源产业意义深远,我国全面部署能源技术革命,必将迎来能源技术发展的高峰。
技术进步令人瞩目
        中国电力报:在提出能源革命的这两年里,我国能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您而言,哪些方面的变化最引人瞩目?
        彭维明:作为一个在能源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的科技工作者,我认为能源技术创新发展和能源技术革命推进是最引人瞩目的两个方面。
        一是能源技术创新的发展令人欣喜。近些年,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我国重大能源装备国产化大步迈进,百万千瓦核电、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突破,重大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同时高新能源技术走出国门,服务全球。比如2015年5月19日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在巴西利亚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 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国能源技术创新的进步和成就。
        另一方面,国家全面部署能源技术革命行动计划,将迎来能源技术发展的高峰。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科技之于未来意义深远。纵观人类发展史,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次工业革命均与能源技术变革密切相关。能源技术革命将触发新的工业革命已是共识。只有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制高点,成为新一轮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和主导者,才能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占据主动。
        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初步掌握了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关键装备技术,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勘探开发,千万吨炼油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广泛应用,大型IGCC、CO2封存工程示范,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顺利推进,智能电网和多种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等等,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方面的进步,尤其是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基本达到极限,雾霾严重,能源发展面临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重大挑战。
        2014年7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史上最严”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程度甚至高于国外标准,这一方面表明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 国对全球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责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近几年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多种技术流派相继诞生,并在发电企业中实现推广应用,为发电企业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助力,如低氮燃烧器改造、脱硝催化剂增加备用层等脱硝技术,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高效脱硫除尘等技术和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电袋复合式除尘等除尘技术,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了技术创新发展的良好气氛和环境。
        针对燃煤电厂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华电集团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高效多相分离的燃煤电厂 “超低能耗、超低排放”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利用所掌握的高效多相流分离技术,创新研发“燃煤电厂制粉系统优化技术”“高温烟气烟尘处理技术”和“尾部烟气深度净化技术”,实现了燃煤电厂污染物的协同脱除,并已成功在燃煤电厂示范应用,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人才是向导
        中国电力报:能源革命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撑,在我国能源革命的进程中,能源科技人扮演了什么角色?
        彭维明:在能源科技革命中,我认为能源科技人扮演“向导”和“砥柱”的角色。能源科技革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然要由能源科技中的佼佼者来倡导、引领并指明方向,“向导者”必是这些出类拔萃能源科技人的代名词。同样,能源科技革命的主力军依然是广大的能源科技工作者,他们勤勤恳恳奋战在能源科技各领域,不断推动着各战线的创新性变革和颠覆式革命,利用科技来进行革命,引导能源科技的发展,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攻关,迎接新的挑战。
        作为走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能源科技人的艰辛。比如我们多相流团队发生的感人故事,那是数不胜数,随时都可以信手拈来。无论是河北鹿华电厂的中储式制粉系统还是湖南华电长沙有限公司燃煤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性能优化及示范应用实施期间,整个团队全身心投入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和调试等各个环节,大家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加班加点、精益求精、高标准地完成科研任务。这种严把质量声誉关的精神值得点“赞”!
        此外,在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尾部烟气深度净化示范应用项目项目现场,为了机组早日投运,团队年轻的博士们不顾冬天烈风严寒,工作都是“5+2”“白+黑”,每天在现场工作到凌晨四点才休息,业主们时常打趣“铁打的博士”,而我们自诩“钢铁侠”。而我们的实验室建设则需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会增添一些新的实(试)验装备、仪器设备,有时候需要调试网络、重新布线等等,中心一位兼职维护及网络管理人员,怕耽误同事们白天使用网络、使用设备,自愿通宵加班调试网络,丝毫不影响大家第二天的正常工作,效率高、动作快,被我们戏称为“闪电侠”。类似这样的感人故事,在我们多相流中心是不胜枚举。
        中国电力报:加强国际合作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要方面,您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和国外哪些方面合作前景光明?国外都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彭维明:国外能源管理理念、能源技术水平和创新环境、能源装备精密加工、能源领域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正是在页岩气开采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了美国能源自给率,降低了对石油出口国的依赖,从而完全改变世界能源的格局。目前,我国正在加大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发,并且前景光明。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世界能源未来发展将呈现一些新特征,主要是能源供给消费低碳化,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能源开发利用智能化,智能微网、能源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将蓬勃发展。而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将大力推进能源结构战略调整,着力增加非化石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科学合理发展煤电、油气、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稳步提高全社会绿色低碳化水平。
        结合上述内部外部能源环境特点,我国与国外在能源供应、能源安全、能源技术输出等方面均有潜在合作的空间,“一带一路”和能源互联网将助力能源领域的拓展,尤其是在核电、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利用、电力传输、低碳技术等方面,显著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比如2013年,我们组织了一次“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及储存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 了挪威AkerSolutions公司、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研讨会汇集了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及储存技术产业链上的碳源拥有方、核心技术方和下游用户,以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及储存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为主要议题,搭建了一个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平台,促进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及储存技术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促进了节能减碳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升。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能源领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方面?
        彭维明: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一方面,我们要立足重点的创新领域,把握重点的创新方向,通过能源科技创新,牢牢掌握最先进的能源技术。另一方面,要精心谋划,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加强能源创新体系建设,为能源科技的引领保驾护航。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下发了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明确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和主攻方向,提出15项重点任务,指出在煤炭无害化开采,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先进核能技术、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大型风电技术,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先进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等方面要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
        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不难看出,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国家能源结构会继续得到优化升级。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比,可以看出这次国家把能源升级优化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可持续能源上,这些能源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比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配合利用开发农村沼气工程,在我国北方农村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再比如乘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顺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西部地区前景广阔。
        除了新能源,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值得期待的。现在国家对工业污染、大气环境治理等方面力度非常大,对工业污染源不能达标的企业进行改造,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严重的项目。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会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诸多方面的能源工程和技术都是值得期待的。
        此外,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科技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空间巨大。李克强总理说过,保护知识产权不只是保护外国公司利益,它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中国经济不能再仅仅依靠体力,而要更多依靠知识和智慧。如果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中国的研发人员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积极性,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实现升级。
        事实上,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过去几年里取得巨大进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版权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自1985年《专利法》施行以来,中国的专利年度申请数量由最初的1.4万件攀升至2014年的236.1万件,增长了近168倍,增长速度之快举世瞩目。截至2014年底,我国受理专利申请1545.5万件,代表较高专利质量、体现专利技术和市场价值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66.3万件。另外在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方面有极大提升。很多法院在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时也有很大改进,比如有的地方法院还启动了网上法庭审理电子商务案件,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

\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